Industry News | 广告新闻

金融危机影响显现:广告业务受压制 三传媒巨头前景隐忧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媒体板块依然实现了大幅增长。不过,在增长背后,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广告业务在未来无疑将受到压制,新媒体板块的发展也存在着隐忧。

日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三家传媒巨头纷纷发布了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航美传媒第三季度总营收为3370万美元,同比增长217.3%;净利润为750万美元,去 年同期为净亏损1530万美元。华视传媒第三季度总收入达到3590万美元,同比增长285.7%。其中,广告收入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77.9%,同比增长312%。分众传媒的财报显示,由于公司缩减市场营销预算,应对经济增长放缓担忧,近期全球广告支出显示出下滑迹象。分众传媒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248亿美元,同比增长63.7%;净利润为5135万美元,去年同期为4661万美元,同比增长10.2%。虽然新媒体板块在三季度整体依然实现了大幅增长。但金融危机对广告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分众传媒CEO谭智表示,三季度的业绩低迷主要由于今年经济形式的重大变化,从9月底开始,分众的一些客户已开始推迟合同,四季度公司仍将面临客户推迟合约的困难,这些都导致了公司广告业务的下滑。

展望未来,分众传媒表示,“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美国与欧洲市场消费需求疲软等状况已经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谭智表示:“第三季度末和第四季度,我们面临着极具挑战性的广告业环境,对第四季度业绩的保守预测是在困难的市场环境下对当前业务预期的反映。”

在分众传媒发布财报后,有三家投资银行降低了对分众传媒股票的评级,而分众传媒也在财报发布随后一日出现了上市以来单日最大跌幅,跌幅达45.12%。

业内专家分析,虽然分众传媒三季度财报不算出彩,低于华尔街的预期,不过未来相对悲观的预期以及对部分业务前景看淡才是近期其股价大跌的主因。尼尔森公司对亚洲广告客户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预计他们的广告预算明年将会下降,其中1/4预计将比今年下降20%以上。

业内专家指出,分众传媒的遭遇预示着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中国的传媒业,为应对此次新媒体广告危机,分众传媒以及“类分众”传媒企业必须在挑战中谋求新的发展机会。另外,新媒体还要面对奥运对于明年广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今年是奥运年,广告形势比较好,明年就很难再到这个高度。奥运年的中国广告拥有420亿美元的市场,2009年的广告投放调下来也是合理的。”

2008-12-04 12:45:48

“先锋、改革者、传奇人物”孙玉胜:“放得开”也要“把得住”

能够分配进中央电视台,曾经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理想。但是对于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的孙玉胜来说,这份工作似乎并没有令他欣喜。因为,当时的电视远没有现在这样大的规模和影响,做电视对于经济学出身的他来说有点“阴差阳错”。然而,“这个时期其实正是中国媒体实力大调整的前夜”,当时的孙玉胜并不知道迎接他的是一个即将步入黄金发展阶段的事业。 两三年后,电视超越广播成为第一媒体。这时尚在新闻一线奋战的孙玉胜虽然感受到了电视新闻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比如增加了时效性、强调了信息量,但是能够让他记忆深刻的栏目只有一个《观察思考》。1993年,孙玉胜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新闻早间节目《东方时空》,随后几年间,随着《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栏目的相继问世,孙玉胜这个名字开始与“先锋”、“改革者”、“传奇人物”联系在一起。 开荒早间时段 “远方是敞亮的,眼前却是模糊的。创业的乐趣也许正在于从无序中寻找头绪,于纷乱中探寻规律,在未知中发现新的大陆。” 1992年10月,结束了充满兴奋、争论的《广东行》(一部反映广东改革开放的电视片)摄制组生活,孙玉胜带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句话回到了北京。在一个洒满阳光的秋日早晨,时任央视新闻中心主任章壮沂交给了孙玉胜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任务:“台里决定把早间时段开发出来,已经物色了几个人,由你来牵头负责。” “早间”是什么?是露水清凉的林荫道还是热气腾腾的大饼油条?带着一个巨大的问号,孙玉胜开始了对早间节目的设计。 “最初的设想是在早间新闻之后安排一个40分钟的节目重播,把央视磁带库里积攒多年的经典节目盘活。”但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再受欢迎的节目过几年看价值也会减小。接着,筹备组又把节目定位在了服务性,但是这个方案再次被推翻,因为服务节目“很难产生轰动效应”。 “远方是敞亮的,眼前却是模糊的。创业的乐趣也许正在于从无序中寻找头绪,于纷乱中探寻规律,在未知中发现新的大陆。” “突破是从检索当时的电视栏目还缺少什么开始的,这在后来成为创办新栏目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最终,首先确定下来的是一个新闻人物专栏,其次是关注社会的现场报道专栏,第三是生活服务专栏,第四是一个音乐电视点歌专栏。这时已经到了1992年12月,离预定的1993年3月1日的开播时间还有三个月。 接下来,人手的短缺问题马上显现出来。时间、王坚平、童宁、梁晓涛、张海潮……即使有了这些后来在电视届赫赫有名的精英加盟,早间节目依然“缺人”。孙玉胜说:“当时,事业单位的体制决定了我们只能在编制内考虑,而大家都有自己所属的栏目,能集中起来做早间节目的人很少,能集中起来制作我们想要的节目的人更少。”于是,更多的人员物色开始瞄向台外。“办法不是我们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形势逼出来的。”从刚开始的“只是过来干活”到后来的社会公开招聘,早间时段的开发无意中也开辟了央视的第二用工制度。 《东方时空》时代 有人说当年的《东方时空》就像电视界的延安,一种强大的感召力让年轻知识分子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 《新太阳60分》是孙玉胜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影响为早间节目最初设计的名称。然而,创意的兴奋还没有退去,时任台长杨伟光以一句“难道还有老太阳吗?”让孙玉胜的热情瞬间消失殆尽。彼时的孙玉胜对“太阳”二字情有独钟。几轮考虑后,最终,替补名称《东方时空》横空出世,开播时间也调整到了1993年5月1日。 2008年10月,谈及15年前《东方时空》的开拓性,孙玉胜最先肯定的是其对新闻现场的重视。上世纪70年代新影厂出的《新闻简报》完全就是画面加解说,没有一句现场同期声,后来的《新闻联播》、《观察思考》有了记者出镜报道,但是那时更讲究解说词和思想性,现场仍然是被忽视的。到了《东方时空》,新闻现场成为一种常态追求。“当时有一个口号叫24个小时等着你,如果有新闻线索我们24小时可以到达。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目前新闻实践强调的也无非如此。” 上世纪90年代初,MTV刚刚传入中国,为了在早间时段体现出娱乐性,《东方时空》引入了这种当时被视为最前沿的音乐形式。当年《东方时空》投资拍摄了很多MTV,比如民歌经典系列,也推出了一批新歌手。“现在KTV里还有当年我们推出的歌曲,像《阿莲》、《大中国》等都流传了下来,其中有些歌曲通过发行授权,还把投资收回来了。”对于这些广为传唱的原创作品,谈笑之间孙玉胜充满了自豪。1996年,《东方时空》千期改版,“壮士断腕”撤消了正处于颠峰时期的《音乐电视》(前身是《东方时空》金曲榜),这是《东方时空》第一次撤消一个栏目,自此后,《东方时空》早间节目“新闻杂志”的定位日益凸显。 1993年有媒体这样评价《东方时空》:“中国人最熟悉的音乐可能要数《东方时空》的片头曲以及第五套广播体操的配乐——《东方时空》使一些人早上起床要伴着电视里的晨曲洗漱了。”除了在节目内容和形态上的创新,《东方时空》在管理及运作体制上的实验也是其名噪电视界的缘由。 开播前的《东方时空》通过“承包方案”第一次提出了“要改变中国电视观众早晨不愿意打开电视的习惯。”随后,孙玉胜起草的紧急报告《关于早间节目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为《东方时空》获得了最早的启动经费——20万元,暂借。这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借钱办节目,栏目开播一个月后,20万元全部还清,来源是广告收入。再后来,“以节目养节目,经费来源以广告收入为途径”的“放权”方案让《东方时空》充分体会到了广告与栏目互动的快乐,“《东方时空》连续好几年广告收入近两个亿。” 在电视圈内,有人说当年的《东方时空》就像电视界的延安,一种强大的感召力让年轻知识分子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也有人说《东方时空》更像是电视界的深圳,新一轮新闻改革的实验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新闻评论部 “那个时候,电视其实是缺少品种的,也不讲究电视的规律,特别是新闻的规律,新闻评论部的节目还是做了很多的探索。” “加入新闻评论部是我们自愿的选择,我们愿意为中央电视台的荣誉和尊严尽职尽责。在这里,我们崇尚求实、公正、平等、前卫。”孙玉胜认为在他担任央视新闻评论部主任期间,最令他骄傲的是提议并主持起草了这个部训,这个部训也成为新闻评论部的文化灵魂。 “前卫其实是创新的另外一个角度,首先你的思维应该站在前沿,要有创新的意识、精神和作为。其次是在节目形态上有突破。再次是对内容的取舍,要反映观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新闻评论部曾经一度被视为中国电视改革的前沿阵地。当年这个部门诞生的一个最大动因是延续《东方时空》的示范效应,央视要在晚间《新闻联播》之后再开辟一个新闻版块。“当时这个时段有《观察与思考》、《今日世界》还有军事节目,在栏目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创办新节目的工作量很大,需要成立一个新的部门集结人员。” 1993年12月2日,新闻评论部正式成立。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开播。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开播。1997年,香港回归72小时直播。1999年,澳门回归48小时直播。1999年,国庆50周年直播…… 在采访中,孙玉胜一再提及这些节目的实验性特征,它们为后来很多新节目的诞生提供了一个标本。“因为在那个时候,电视其实是缺少品种的,也不讲究电视的规律,特别是新闻的规律,新闻评论部的节目做了很多探索。” 2008年初,央视新闻中心进行改革,对下设的九个部门进行资源整合,整合过后,新闻评论部不复存在,“大编辑部”意识和直播力度则在央视新闻频道得以强化。 “那么,如何评价新闻评论部?”记者问。 孙玉胜对这个话题似乎有些回避,停顿片刻后,他回答:“不管这个部门存在还是消亡,它的部门文化不应该消失。创新的意识、前卫的意识、对人命运的关注应该传承下来,融入其中会有创作的激情。” 2000年,孙玉胜任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开始分管央视国际三年。2003年3月,孙玉胜成为中央党校中青班第十九期学员。一年培训结束后,他兼任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总裁。2005年5月,孙玉胜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自此后他的名字开始与奥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至于当年新闻评论部的那些“牛人”,不少依然活跃在央视的新闻舞台,尤其是那些“名嘴”们,敬一旦、白岩松、水均益、崔永元、张泉灵、董倩、张宇……但凡遇到重大新闻事件,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他们至今无法被超越。”孙玉胜说。 “十年改革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记者问。 “第一是人。”没有犹豫,孙玉胜脱口而出。“就是集结了一些精英电视人才,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这步走不出去,不可能有后来的这些电视节目。” 第二是体制。发源于《东方时空》的“制片人制”、“主持人制”、“第二用工制度”等为央视乃至中国电视界探索出了一种崭新的管理机制与运作模式。 第三是文化。你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什么样的文化能得到弘扬,什么样的行为要得到遏制,营造一种正气、平等、理想、真诚等“与理想者相对称的氛围”。 第四是平衡。舆论监督类报道怎样才能既要生存、安全,不给政府添乱,又能有效行使监督的职能?孙玉胜说,这种平衡其实指新闻节目要“跟得上”,首先是作为国家电视台,央视要跟得上中央政府的要求,第二是要跟得上新闻事件,一定要有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其次,新闻节目还要“放得开”,不要过于谨慎。要监督肯定有人反对,肯定会有风险,但如果总瞻前顾后,节目就不可能有锐气,就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当然“放得开”也需要“把得住”。孙玉胜说,这些年,为《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提供线索的人太多了,他们其中也有不少人被以各种方式报复。所以,“我们必须考虑节目播出后会不会给‘线人’带来伤害。”毕竟,有很多“线人”不能估计到传播的力量,电视人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记得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反映考试舞弊的节目,里面有很多人参与代考,那时有一个‘线人’举报并且接受了我们采访,最终我在审节目时把他接受采访的段落砍掉了。这个节目播出后,考试被废掉,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人知道是谁举报了这件事情。”孙玉胜在讲述这个故事时,也讲述了伍德沃德与历史上最著名的“线人”、隐藏了30年多的“水门事件”背后的“深喉”。 改变语态 “我当时想,这些节目最刻骨铭心的改变是什么?其实就是语态,把媒体的视角放低,不说大话,不说空话,用观众乐于接受的、平民化的表达方式。”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一书是孙玉胜在2003年写的有关央视十年电视新闻改革的故事,这本书在电视界几乎人手一本,且让很多人“读之不忍释手”。白岩松曾在《十年》的读后感中写道,“无论是作为他的老部下,还是作为一个和他从未谋面的读者,翻开《十年》这本书,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无处不在的‘人’字。如果你愿意寻找,就还能看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理想主义。” 孙玉胜则说,写《十年》时,副题“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让他琢磨了好几个月,等到终于想出“语态”这个词时又在担心是否有造词的嫌疑。“当时我在网络上检索了一下,只有涉及到语法时才有‘语态’这个词。我当时想,这些节目最刻骨铭心的改变是什么?其实就是语态,把媒体的视角放低,不说大话,不说空话,用观众乐于接受的、平民化的表达方式。‘三贴近’首先是从叙述方式开始。” “‘真诚面对观众’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不仅仅宣扬着栏目的态度,它也是一种可以指导节目操作的方法。”首先是“要像说话一样地说话”。 “关注离自己最近的事情。”在央视新闻类栏目大热的同时,地方台的民生新闻也在风生水起。孙玉胜认为,民生新闻受欢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关注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情,关注新闻的社会性,这其实与都市报是一类性质。都市报为什么好看,除了它关心的内容,还有它表达的方式是大众的。 中国报业一度是“大报”不火“小报”火,“小报养大报”,但是有一份报纸很特殊——《广州日报》,这本是一份广州市委机关报,但是它的发行量很大,且80%是老百姓自己花钱购买。这份报纸无论是排版,还是标题,还是新闻的取舍,还是语言表达,都是都市化的,但又没有陷入“小报”的猎奇。“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和‘语态’二字密切相关。”孙玉胜说。 未来电视 “目前我们的直播还体现在重大事件的直播,如何突破直播的常态化是下一步电视改革的重点。” “现在的电视新闻一直在向新闻事件和深度报道两个方向推进。”孙玉胜表示,这几年新闻事件的报道变化较大,包括过去一直视为“禁区”的疫情、涉及到重要民生的公共卫生领域。“发,还是不发?从2003年的非典,2008的地震,再到最近的奶粉事件,都证明了媒体发布是主动的,解释是被动的。”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新一轮电视新闻改革开始。五年来,新闻频道经历了五次大的改版,直播逐渐常态化、系统化、立体化。“这当然是电视直播未来的方向,增加新闻性、现场感,更全面、更有细节。”这是孙玉胜眼里的直播未来。此外,重要的还有对人的关注。“今年四川地震报道时,人文化的最主要体现是对生命的关切,主持人是否流泪哽咽都是次要的。神七报道时,报道的焦点自然是宇航员的点点滴滴。” “但是,目前我们的直播还仅仅体现在重大事件的直播,如何做到直播的常态化是下一步电视改革的重点。”不过,孙玉胜也表示,与形态的改进相比,内容其实更重要。就像三鹿奶粉事件,最早出自《东方早报》的一篇报道,它并不存在直播。 “电视现在还是处于报道的时代。”孙玉胜认为,对于电视来说,尽管不乏评论节目,但是电视还是缺少评论。“评论是什么,评论是观点、观点,还是观点,没有观点就是报道。”不过不幸的是,真正的电视评论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被网络评论淹没了。而在实际操作中,电视评论也存在很多困难,“现在只能是尝试,然后缓慢地推进。”
详细>>

报业年会:提升报纸公共文化服务使命“四步走”

目前,我国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公益性报纸出版事业投入长期不足,报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薄弱等现状。如何转变这一局面,进一步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已成为报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年会的第三分会场,与会嘉宾围绕“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公益性报纸的使命”这一话题展开研讨。 传播成败取决内容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报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传播的成败取决于内容。对此,《南方农村报》主编陈永表示,服务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报刊内容必须符合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居民的需要。只有这样,农民才会自愿掏腰包订阅。这一观点在此次年会上得到业界同仁的普遍认同。河南科技报社副社长李志民就表示,要实实在在做好报纸内容,考虑农民最需要什么、农民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报社应该为农民做些什么。 北方蔬菜报社社长周杰三介绍,为做好报纸内容,他们要求采编团队要具有实战性,要求办报会写稿、进棚会指导、上台会讲课。为更加准确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北方蔬菜报》还要求采编人员一周至少有3天进蔬菜大棚,一个月至少有两次为农民讲课。 人民铁道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温继武表示,真实、客观地反映行业读者和社会读者的心声,全面、正确地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是行业报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双向服务要考虑的基本问题。而这其中,充分发挥行业报在行业内信息完整、准确、快速、权威的优势,运用多种新闻载体对社会热点、难点以及重大社会现象和突发事件进行正确引导,是行业报在公共服务舆论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努力提升自身活力 对于公益性报纸的发展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涉农报刊负责人在发言中都表示,必须借助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扶持。《农村大众报》总编辑崔永刚坦言,现在补贴“三农”的项目很多,但为“三农”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涉农报刊却鲜有补贴,甚至有时还要上缴诸多税种,这无疑加剧了农村报的负担,因此,政府对涉农报刊的扶持力度应适当有所加大。其他与会嘉宾也表示,希望能够减免税费、给农民家庭直接补贴一定额度的订报费、健全农村发行投递网络、成立扶持涉农报刊发展基金。 希望政策扶持,并非意味着报社自身就不思进取。一些报业负责人提出,不管是未来将明确概念的公益性报纸,还是目前呼吁政策支持的涉农报刊,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活力、主动寻求发展途径、不能一味依赖政策扶持。为保障公益性报纸的健康发展,中国县域经济报社社长许宝健就提醒说,虽然现在对公益性报纸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但已经有部分报纸开始以公益性报纸自居,于是不思改革、不思改进,等着政策、等着扶持、等着补贴。“这种思想和观念是要不得的。有些报纸,本来就存在着‘生存靠补贴、发行靠文件,调动积极性靠提干’的倾向。这些不好的苗头应该及早提醒大家注意,以防公益性走偏。” 对此,陈永也表示,关于涉农报刊的政策出台势必鼓励其走向市场,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之路,让报社在服务和满足农民的需要中发展壮大。崔永刚认为,在当前大环境下,应通过激发内部活力来实现涉农类报刊的复兴。涉农报刊要着力提升采编、经营的能力,认识自身的不足,主动探索改革方案,改革办报理念,树立“市场导向意识”,让干事创业成为主流。 零距离服务读者 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媒体的出现,涉农报刊在提供服务上开始多样化,让农民群众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村公共服务范围,也使涉农报刊得到发展。 陈永认为,若互联网在农村得到快速发展,涉农报刊也可以以电子报刊的形式出现。在谈到不断根据农村读者的需求变化创新服务手段时,河南科技报社副社长李志民介绍说,《河南科技报》搭建“三农”服务综合平台,联合河南邮政开通了6部科技110热线电话,组织农业技术人员24小时接听农民群众的电话,对群众反映紧急的事情,连夜组织专家去解决。此外,建设手机************和手机报,定期发布各类农资产品的价格和市场行情,沟通商品供求信息,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同时,还创立科技进修学校、农技110协作网、农业科技服务公司,免费接听、处理读者的电话咨询,免费向农村群众赠送报纸和科技书籍,免费举办科普讲座,免费举行测土配方,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周杰三也介绍,目前,《北方蔬菜报》正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手机报,利用手机传播信息,解决农村报刊投送难的问题。同时,该报还将建设视频平台,利用移动技术传输影像,让专家远程了解蔬菜的具体情况,实现异地诊治。
详细>>

谷歌测试在搜索建议中放广告 改进多项搜索功能

 北京时间12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的搜索建议中将很快出现赞助广告、广告信息、直接链接等广告。这些广告将在输入搜索文字时显示的下拉菜单中出现。  显示搜索建议从八月以来一直是谷歌主页的默认功能,现在,将不仅仅是预测用户可能找什么搜索词,而是提供到网站的直接链接。  一些搜索建议甚至显示的是谷歌的广告合作伙伴,如《新闻周刊》。这些链接都显示为黄色表明这是广告,测试中的广告链接既出现在顶部也出现在底部。  谷歌正在测试对搜索结果进行多种改进。Sitelinks功能显示网站内搜索结果,用户能直接进入某个网页,测试中的Pagelinks更是能让用户进入网页的某个区域,但是这只针对有机搜索结果中排名第一的网站。以前,谷歌对可能的拼写错误只显示“你是想找(自动更正后的搜索词)吗?”这样的文字,但是只显示所输入的搜索词的搜索结果,现在还显示自动更正后的搜索词排名最高的两个结果。  
详细>>

公交车身广告不能随心所欲明年7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

长沙公交车辆车身颜色规定为三种,车身广告从内容到颜色与字体都有了明确规定。昨日,市公用事业局透露,22日,该局已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城市公交车辆车身颜色和车身广告的通知》,要求即日起,长沙市凡新增和更新的公共汽车必须按《通知》规定的车身颜色执行,凡车身广告到期的车辆必须按《通知》规定的车身广告位置执行。到明年7月1日前,全市所有公共汽车车身颜色和车身广告须按《通知》规定的规范到位。 “公交车辆车身颜色规定为三种,湖南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为一种,湖南龙骧巴士有限责任公司为一种,其他7家巴士公司为一种。”市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三种颜色基本搭配为,湖南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车身基准色为白色,配深绿色、浅绿色和淡绿色色带;湖南龙骧巴士有限责任公司车身基准色为白色,配淡绿色(色号与湖南巴士公司有区别)色带;其他7家巴士公司车身基准色为白色,配淡青色带。并且,车辆车身油漆工艺必须为烤漆。 《通知》要求,公交车车身广告字体必须规范,用语文明,颜色必须符合广告颜色规定,不能发布大红、大绿、大黄、大蓝和颜色太深的广告,严禁发布城市管理部门明确禁止发布的广告。且字体长度不得超过40厘米、宽度不得超过30厘米。 此外,《通知》要求车身广告位置为,车身两侧前轮后边缘线以后、两侧车窗玻璃最低位置水平线以下、车身两侧尾部边缘线1米以前为车身广告发布位置;车辆尾部有后引擎盖的,其引擎盖为广告发布位置,无引擎盖的公交车辆,车辆后部挡风玻璃下方250毫米至后保险杠以上及车尾左右两侧250毫米以内为广告发布位置,且广告边缘线必须裁弯取直;车身广告不得影响车辆各种安全设施和各种服务规范标识。除上述位置外,车身外其他任何位置均不能发布广告。 广告内容应健康、文明、规范,制作整洁、美观。商业广告制作发布不得违反广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药品、农药、医疗器械、食品、酒类、化妆品、烟草等特殊商品广告以及医疗广告的发布必须严格遵循有关专门性法规的规定。不得以公共客运车辆为媒体发布不雅观产品或宣扬低俗内容的广告。广告制作的材质必须环保、精美,保持画面不褪色,不鼓泡、不残缺、色泽鲜明整洁,广告张贴平整。严禁使用低劣油漆作为广告制作材料。 市客管处负责人表示,将根据公共客运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公共汽车车身颜色和广告的督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将及时依法进行查处。
详细>>

越是信息泛滥的时候 报纸的价值就越能体现

在21世纪,民众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获取信息,一旦读者陷入信息渠道竞争的“沼泽”,他们就会回归传统:只获取值得信任的信息,这正是一直以来报纸的伟大使命,权威性必将使报纸在未来更强大。 如果报纸能够提供可以信任的新闻资讯,那么其发行量会上升,这个“发行量”包括网页流量、RSS订阅人数、电子邮件列表订户、手机报纸等,这同样将惠及广告。 最近,美国拥有百年历史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官方网站宣布,将于明年4月起停止出版纸质日报,专注于制作网络版报纸。读到这条消息的人,一定都熟悉这样的镜头: 地铁上、火车上、公交车上,几个认真读报的人,丝毫不介意周围的喧嚣;一个悠闲惬意的午后,泡一杯茶或咖啡,品一份自己喜欢的报纸,一脸的享受与满足……报纸,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把视线从报纸投向网络,当人们手里的报纸换成手机或某种阅读器的时候,报纸将以何种形态生存?目前大多数网络版是免费的,读者如果抛弃印刷版跑到网上,电子版会不会影响印刷版的销量?互联网技术是不是“非营业性技术”或“具有破坏性的技术”? 消亡还是涅槃? 其实早在2007年1月,创刊于1645年的瑞典《国内邮报》已停止发行印刷版,只以网络版的形式出现。很多人担心,它是否已不再是“世界上仍在发行的最古老的报纸”。曾在该报工作20年的主编汉斯·赫尔姆感伤地说:“网络版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报纸了,这种改变将是一场文化的灾难。” 当“版面缩小了一英寸半”的《纽约时报》面世时,《编辑和出版者》杂志高级编辑乔·斯特鲁普也曾发出:“今日缩小,明日消失?”的焦虑。 焦虑早已有之。当网络把铺天盖地的信息极其廉价地推到读者面前时,关于“报纸是否消亡”的争论就一直不断,而传统媒体对网络的青睐让报纸的生存更充满悲情色彩。 此时,传媒大亨默多克站出来了。他在演讲中表示:“与报业‘悲观论’看法不同,我相信报纸发展还将再创新的高峰。在21世纪,民众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获取信息,一旦读者陷入信息渠道竞争的‘沼泽’,他们就会回归传统:只获取值得信任的信息,这正是一直以来报纸的伟大使命,权威性必将使报纸在未来更强大。” 这位生意人以极其诗意的语句表示,传统报纸未来不会走向衰亡,网络将使传统报业“涅槃重生”,数码时代将孕育出拥有庞大市场的全新报业形式,并让订报纸的读者倍增。 他认为,如果报纸能够提供可以信任的新闻资讯,那么其发行量会上升,这个“发行量”包括网页流量、RSS订阅人数、电子邮件列表订户、手机报纸等,这同样将惠及广告。 不变的是核心价值 《纽约时报》的发展似乎印证了他的言论。有数字显示,2007年,纽约时报集团的数字业务收入比2006年增长22%,2008年上半年数字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2.6%,增加了2.6%%,数字纽约时报公司以30%%—40%%的速度增长。而与此同时,其印刷报纸的发行量并未减少。 在2007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当被问到纸制《纽约时报》的将来时,其董事会主席和出版人苏兹伯格表示:“我真的不知道五年后《纽约时报》是否还能继续出版发行。事实上,我也不太在意这件事情。” 苏兹伯格表示,他目前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控制和管理好《纽约时报》从传统报纸发行到电子版转变的过程。他表示:“互联网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地方,我们正朝那个方向前进。” 那么,这是一个可以推而广之的案例吗?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民表示,网络技术是否会为纸制媒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还是一个不断发展探索的阶段,任何结论都还为时过早。 但他强调,报纸的核心价值在于信息的挖掘、采集、制作和把关等等,而印刷只是其生产流程的一个要素。从长远来看,纸制的形式可能会减少,但这并不表明报纸的形式发生了本质变化。 而新技术本身也不是网络的专利,“很多传统媒体的记者在写作时会从网络上收集信息,会用MSN等通讯工具与人沟通,这说明新技术同样可以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喻国明说。 同时他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报纸不管通过什么媒介都应该是收费的,比如美国很多报纸的网络版都不是免费的,而且其网络版的费用远低于订阅纸制的,因为其生产成本要低的多。 “我们也在做这样的尝试,”他举例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通过电子版让边远地区的人们以较低价格阅读浙江日报,而且通过这种渠道,可以获得读者的阅读信息,比如他们喜欢看哪方面内容,哪篇文章受欢迎等等。这些信息对改善纸制媒体的质量有极大好处。从这个角度看,网络技术发展确实能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 定制“我的报纸” “越是在信息泛滥的时候,报纸的价值就越能体现。”喻国明认为,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报纸会朝着更为集约的方向发展,服务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说,你可以通过某报纸定制某个评论家的文章,或者你需要的信息。”他举例说。 默多克也认为,当前的挑战是透过报纸品牌,让读者获得个性化新闻,并以他们希望的方式传送。他声称,“要在今日竞争中获胜,报纸再也不能提供‘大小通吃’的新闻,其挑战是利用报纸品牌为读者量身打造新闻”。 个性化服务有赖于技术的不断革新。苏兹伯格曾表示:“为了满足读者对网络新闻发布方式的强烈需求,我们一直在寻找契机和技术依托,将纽约时代周刊独一无二的新闻内容提供给更多读者。” 2006年,《纽约时报》公司与微软合作推出时报阅读器TimesReader。这是一款基于PC的获取新闻的软件,用户在缴纳165美元的年费或者15.95美元的包月费后,无论在线还是离线,都可以读到最近几天发生的各类新闻,还可获得时报精选、付费填字游戏以及其他各类特色服务。“这是报纸与网络媒体互动合作的重要一步。”苏兹伯格说。 相关链接 今年7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国家级多媒体数字出版实验室首次公布了对全国335份数字报纸的测评报告。自2006年2月全国第一张数字报《浙江日报》数字报诞生起,到目前,全国已经有33家报业集团,300多家报社,500多份报纸出版发行数字报。 测试报告结论显示:八成多媒体数字报纸导航功能完备;近四成多媒体数字报纸不具备简单检索功能;绝大部分多媒体数字报纸更新周期与纸质报纸一致;半数以上的多媒体数字报纸有两种在线浏览格式;近半数多媒体数字报纸用户控制功能设置不完善;绝大部分多媒体数字报纸没有真正实现多媒体化;1/3多媒体数字报纸读者交互功能差,不太重视与读者的沟通;尚无多媒体数字报纸采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仅有4%%的多媒体数字报纸为付费浏览,盈利模式尚在探索中。
详细>>

看收视率投广告 公交移动电视分传统电视‘蛋糕’趋势明显

12月11日下午,继在北京、上海成功闭幕后,新媒体趋势报告会暨中国公交移动电视收视率最新成果发布会最后一站广州站在广州花园酒店拉开了帷幕。会上全球领先的媒介和资讯集团尼尔森发布了其1年多时间对中国11个主要城市进行的大规模公交移动电视收视率调查报告。来自营销、广告、传媒界的专家学者和国内多家知名 4A 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等200多名嘉宾共同见证了这具有历史突破性意义的一刻。 一、公交移动电视推出“通用货币” -- 收视率 尼尔森携手世通华纳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在中国11个经济最活跃的城市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公交移动电视收视率调查,此前已经在北京发布了青岛、武汉两地的数据,在上海增加发布了深圳、大连、南京三大城市的数据,此次在广州又增加发布了西安的调查数据。 从尼尔森的调查结果来看,公交移动电视的黄金时段集中在“07:00-09:00、17:00-19:00”早晚高峰内,从尼尔森陆续发布的对青岛、武汉、深圳、大连、南京和西安的调查情况来看,公交移动电视总体到达率已达95%,大部分城市黄金时段的收视率更是突破10%,已超过传统电视黄金时段的收视率。 尼尔森调查数据表明,青岛、武汉、深圳、大连、南京、西安六地从收视时长来看,六大城市的受众收看世通华纳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时长每周平均在3个小时左右,其中深圳表现突出,每周平均收看时长达到5小时以上,即每天收看时间均在40分钟以上。而从世通华纳资源在当地的占有率和触达率来看,六大城市的占有率均超过56%,大连最高为82.6%,其次青岛为80.9%;世通华纳公交移动电视的平均触达率在60%-70%左右。和当地电视台相比,公交移动电视在收视率上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在早晚两个收视高峰期间,青岛和深圳的收视率高峰均突破了10%,均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电视晚间黄金时段的收视率。 二、公交移动电视成本不到传统电视1/10 同样尼尔森根据调研得到的各城市公交移动电视分时段的触达率、收视率和收视千人数,可以精准地计算出公交移动电视媒体的千人成本和收视点成本,方便广告主与当地电视媒体在媒体有效性上进行比较。 以青岛和大连为例,根据尼尔森公司对当地媒体的刊例价格进行测算,青岛本地电视频道全天的千人成本为95元/千人次,而晚间17:00-24:00的千人成本在77元/千人次左右,大连本地电视频道的全天平均千人成本为66元/千人次,而晚间在52元/千人次;而青岛当地世通华纳公交移动电视的全日平均千人成本仅38元/千人次,而黄金时段早6:30-9:00和晚间16:30-20:00的平均千人成本更低至27元/千人次,不到青岛当地电视成本的1/3;而大连世通华纳公交移动电视媒体的千人成本更低,全天平均是21元/千人次,黄金时段仅7元/千人次,性价比优势相当突出。 而投资回报优势在收视点成本上的体现就更为明显,以武汉为例,根据媒体的刊例价格测算,武汉当地电视台的收视点成本平均在7841元,而武汉世通华纳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点成本全天平均为408元,仅是当地电视台成本的1/20。 广告主投放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即使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其广告效果也可以得到保障。根据尼尔森调研结果,以西安为例,在西安的调研可推及公交人口223万人中,以世通华纳常用的30秒广告32次/天的套播价格测算,在西安投放两周广告后,其投放总次数可达448次,总收视点为460,公交人口平均接触广告7个频次,触达人数153万人,千人成本是21元/千人次,收视点成本是494元,接触1次以上的受众比例达67%,接触3次以上的受众将近50%。 三、公交移动电视跻身主流媒体 随着收视率的发布,与会的学术界的专家和 4A 广告公司的策略主管都认为公交移动电视已经完全进入了主流媒体行列,具备了和传统电视切分市场蛋糕的实力。首先从传输方式和表现形式上看,公交移动电视和传统电视都具有本质上的共性;从商业模式上看,公交移动电视同样既提供包括新闻娱乐类节目内容,也运营广告;再加上它的受众群体庞大,和传统电视一样面向大众传播,都属于大众媒体;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不过是从室内走向了室外,因此可以把公交移动电视定位为户外的移动电视台,是电视适应人们生活形态变化的一种延伸媒体。 “这次的调查,我们从调研方式、评估指标、受众基础以及样本的抽取上都和传统电视一致,可以说为公交电视和传统电视提供了公正的比较的环境。”尼尔森中国区媒介领域执行总监陈丽洁表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公交移动电视媒体的收视率在2%-10%,而传统电视台2%以上就已经算是高收视节目,公交移动电视已经拥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陈丽洁女士的观点获得了专家们的认可,《中国广告》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张惠辛先生认为,随着众多新媒体的出现,市场已经进入了混合传播的时代,企业和 4A 公司的媒体投放计划越来越复杂,已经摆脱了单纯大媒体广告的投放模式,更注重于活动或者事件等资源的整合传播。线上和线下渠道的整合传播,网上和网下的整合传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整合传播。像世通华纳这样拥有卓越媒体价值的新媒体将会在他们的计划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公交移动电视收视率的发布,表明这一领域已经建立起了可以用来清晰衡量广告投放效果的行业标准,也就是说广告主今后完全可以和在传统电视投放广告一样,发挥收视率作为‘通用货币’的功能,按收视率高低来购买广告时段,作到精准的覆盖和投入,这是传媒界的又一大创新举措,影响深远。”广东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范以锦先生如是说。 公交移动电视运营商世通华纳董事、常务副总裁崔斌认为世通华纳和尼尔森联手推出公交电视收视率的意义重大:“这是户外新媒体有史以来第一次引入科学严谨的精准化评估方法,建立行业标准,开创了户外新媒体行业的先河。不但推动了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向主流媒体发展,也进一步巩固了世通华纳作为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崔斌同时表示,借助收视率发布这股东风,世通华纳对未来发展也作出了规划。他说:“集团在国际传媒专家张镇中董事长兼 CEO 的领导下,对现有的资源结构进行了优化,在巩固世通华纳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二、三线经济较为活跃城市的优势地位的同时,加强一线城市的布局。此外我们全力在销售与市场上发力,推出了各项服务于市场的推广活动,并引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建立了专门服务于大客户的专业部门,提供专业和国际化的服务。”
详细>>

前11月查处广告违法案件4.86万件

记者从23日召开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11月底,共查处广告违法案件4.86万件。明年,工商部门将深入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继续以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医疗等广告为重点,严查虚假违法广告。
详细>>

金融危机影响显现:广告业务受压制 三传媒巨头前景隐忧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媒体板块依然实现了大幅增长。不过,在增长背后,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广告业务在未来无疑将受到压制,新媒体板块的发展也存在着隐忧。 日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三家传媒巨头纷纷发布了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航美传媒第三季度总营收为3370万美元,同比增长217.3%;净利润为750万美元,去 年同期为净亏损1530万美元。华视传媒第三季度总收入达到3590万美元,同比增长285.7%。其中,广告收入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77.9%,同比增长312%。分众传媒的财报显示,由于公司缩减市场营销预算,应对经济增长放缓担忧,近期全球广告支出显示出下滑迹象。分众传媒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248亿美元,同比增长63.7%;净利润为5135万美元,去年同期为4661万美元,同比增长10.2%。虽然新媒体板块在三季度整体依然实现了大幅增长。但金融危机对广告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分众传媒CEO谭智表示,三季度的业绩低迷主要由于今年经济形式的重大变化,从9月底开始,分众的一些客户已开始推迟合同,四季度公司仍将面临客户推迟合约的困难,这些都导致了公司广告业务的下滑。 展望未来,分众传媒表示,“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美国与欧洲市场消费需求疲软等状况已经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谭智表示:“第三季度末和第四季度,我们面临着极具挑战性的广告业环境,对第四季度业绩的保守预测是在困难的市场环境下对当前业务预期的反映。” 在分众传媒发布财报后,有三家投资银行降低了对分众传媒股票的评级,而分众传媒也在财报发布随后一日出现了上市以来单日最大跌幅,跌幅达45.12%。 业内专家分析,虽然分众传媒三季度财报不算出彩,低于华尔街的预期,不过未来相对悲观的预期以及对部分业务前景看淡才是近期其股价大跌的主因。尼尔森公司对亚洲广告客户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预计他们的广告预算明年将会下降,其中1/4预计将比今年下降20%以上。 业内专家指出,分众传媒的遭遇预示着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中国的传媒业,为应对此次新媒体广告危机,分众传媒以及“类分众”传媒企业必须在挑战中谋求新的发展机会。另外,新媒体还要面对奥运对于明年广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今年是奥运年,广告形势比较好,明年就很难再到这个高度。奥运年的中国广告拥有420亿美元的市场,2009年的广告投放调下来也是合理的。”
详细>>


添加微信 联系我们

BUILDING | 品牌设计

• 现有品牌诊断
• 品牌全方位分析
• 品牌重新定位
• 品牌设计
• 设计印刷执行

KEEPING | 广告执行

• 年度广告服务
• 各类广告制作
• 户外媒介发布
• 品牌宣传广告执行
• 商务活动策划

CONTACT | 联系我们

中国昆山市黑龙江北路169号
  • 凯悦花园31栋401室
  • Room 401, Building 31, Hyatt Garden,
    169 Heilongjiang Road, Kunshan, China
Tel: 0512-57572076 / 5755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