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 广告新闻

后奥运时代 广告公司的机会在哪里


并不是所有的广告公司都能分享奥运“蛋糕”,后奥运时代,广告公司更为关注“体育营销”、“公益营销”。

 58.9%的广告公司认为奥运会使得中国广告总体投入增加,认为减少的广告公司也占到了三成多。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广告公司都认可“奥运效应”,广告公司对待奥运的态度可谓泾渭分明。在这场盛宴中,能够搭上“奥运”号的广告公司自然是最大的赢家,但并不是所有的广告公司都能分享到奥运的“蛋糕”,更多的公司在奥运中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双方态度泾渭分明。

 广告公司对待奥运态度泾渭分明

 一类广告公司极力推崇奥运会对品牌营销传播的价值。此类公司有两种,一是客户中有奥运赞助商的广告公司,二是服务普通客户的广告公司。

 服务奥运赞助商的广告公司是本次奥运营销的大赢家。正如广告公司所乐见的,诸多企业为了利用奥运的大好时机宣传自己的产品,不惜成本大做广告。据胜三公司估算,奥运赞助商的广告支出达2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由于赞助商的“烧钱”行为,为之服务的广告公司当然跟着受益。而对于奥运营销倾注的心血也很大,从如何成为奥运会赞助商到成为奥运会赞助商之后的具体战略,不少公司甚至在几年前就开始为客户出谋划策。

 与此同时,服务普通客户的广告公司也想淘得一桶奥运金,因此它们极力帮助无力跳过奥运赞助这一高门槛的企业打起奥运“擦边球”,利用一些模棱两可的概念达到提升品牌的效果。虽然奥运隐性广告遭到封杀,但广告公司早有准备,新花样不断上演。

 另一类广告公司对奥运的态度相对冷静。大部分此类公司的客户中没有奥运赞助商。或者是因为客户品牌与奥运营销并不匹配,或者是受到自己业务规模、能力的限制,它们并没有盲目地去追求“奥运”效应,态度自然会相对冷静。北京维传縗-普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奕认为:“传播的效果所看的是声音减掉噪音后还剩多少。借力奥运的确可以发出更大的声音,但人人都试图发出最大的声音时,也就意味着有更强的噪音,发声的结果也就难以判断。”

2009-02-09 12:51:23

最新广告" 我是一台电脑" 以童趣吸引Windows新手

微软最新广告“我是一台电脑”,花费3亿,充满童趣。这一广告,在“格莱美”颁奖典礼上播出,是其一系列活动的起点。 目前,有股势不可挡的力量,即Apple和Hodgman如何隐藏这位小童星。我们期待Apple下一次颠覆性的广告。
详细>>

品保委员号召会员参与“让广告远离网络侵权”行动

“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系由188家在中国有投资或营业活动的跨国公司组成并长期致力于与中国政府和有关机构密切合作推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进程的社会组织。该委员会今天在京宣布其将发一个起名为“让广告远离网络侵权”的行动计划并为其会员公司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 鉴于该委员会的很多会员公司在数字时代越来越多地运用网络媒体平台宣传其品牌,而有相当数量的网站仍然存在着传播盗版内容或直接/间接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以此为吸引用户的主要手段并进一步以流量吸引广告客户,此项行动和行为准则的目的就是号召其会员公司主动拒绝在存在明显盗版内容或销售假冒商品的网页上投放广告。 该委员会相信此行动计划和行为准则一方面能够保护其会员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也能够运用利益激励机制推动那些以广告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网站通过自律创造一个无盗版、无假冒的公平竞争环境。   引述“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张为安主席的评论:   “‘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的成员公司一向高度尊重和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并且以遵守高标准的商业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如果我们对在那些以传播盗版内容或销售侵权货品为主营业务的网站进行品牌宣传采取放任态度的话,这与我们的成员公司长期以来所坚持的行为准则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希望督促我们的会员公司与其广告代理商共同合作,确保只在那些严格遵守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杜绝假冒盗版的网站上投放其品牌广告。‘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认为该项倡议行动是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中国大力实施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因为该知识产权战略明确指出‘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其基本指导思想之一。”   拟议中的行为准则将采取自愿遵守的方式并将在广泛征求会员公司意见和建议后进行起草,并计划于明年年初完成。 传统报纸媒体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新挑战:无限空间、积极探索 传统报纸媒体网络版的变革 美国作为世界上互联网技术领先的国家之一,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媒体受互联网冲击也最大,最直接。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报纸为求生存和发展,必须直面网络的挑战,在互联网上拓展新的天地。 2006年,是美国传统报纸的网络化进程关键的一年,大幅推进了Web2.0的进程。可以说2007年是美国传统报纸从Web1.0转化到Web2.0的一年。12个月前,美国咨询公司TheBivingsReport的调查显示,美国报纸的网站,主要还是报纸的复制品,把报纸的内容搬上网络。一年后,这家公司的跟进调查表示,情况已大为改观。该公司分析了销量排名前100位的美国报纸,报告说,“相比2006年,2007年有96家报纸网站使用RSS技术,增长21%。在这96家里面,有93家提供部分内容的RSS,其他3家提供全部文本,还没有报纸在他们的RSS‘种子’(feeds)里植入广告。” 92%的报纸在网站上提供视频,比2006年增长了61%。在这里面,39%的报纸采用原创的视频,26%使用美联社的流媒体视频,13%使用本地新闻提供的视频。 2007年,记者博客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高。95%的报纸开出了至少一个记者博客,这其中的93%(88家报纸)允许读者跟贴评论记者的博客。在2006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80%和83%(67家报纸)三分之一的报纸允许读者在网上留言、评论。比2006年的14%翻了一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报纸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众多报纸已经加入了Web2.0时代的社交网络socialnetwork功能,传统媒体和社会媒体结合。 特别是几家大报先后完成网站的大改版。2007年,是传统报纸转型的一年,其方向可总结为: 从编辑、记者中心到读者受众为中心; 从精英办报到精英结合社会办报; 从平面媒体主导到网络主导; 从报网互动到网络驱动; 从文本到多媒体; 从报纸编采的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 转化还在起步,但2007年是大幅改革,飞跃性的一年。 The Biving Report总结说,“这些Web2.0的工具丰富了受众的体验,提供了文本以外的内容;报纸网站的发展,开始超越了平面的母体,成为独特的产品”。 传统报纸媒体网络版的评估 美国独立的新闻研究网站journal ism.org每年发表年度传媒业的调查报告,2007年综合了六个指标评估和分析报纸网站的数字化制作质量与水平,值得借鉴,作为国内网站评估的参考: 受众定制化 这方面的内容包括允许用户自己定制主页,自行进行搜索功能,并使用RSS阅读器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允许使用移动电话阅读信息。一切以用户个人的偏好与愉悦体验为中心,用多方位的形式方便受众接收信息。 互动性 这方面的内容包括是否提供留言、论坛、评论、投票,有无“最受欢迎”统计显示等,以各种形式对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合和二次编辑(比如将点击量最多的新闻推上头条,或者由用户决定头条)。同时,用户之间还可以通过IM(即时通讯系统,如MSN\\SKYPE等)、BBS等方式结成某些兴趣组群,这也直接影响到媒体的营销考虑。 多媒体制作,包括用音频、视频、网友播客、幻灯片、FLAS*******、互动图示(intera ctivegraphics)、Googlemap地图等多媒体技术,丰富报道方法,摆脱平面媒体只能依赖文字和图片的局限性,提供更大的视觉冲击力。 品牌化 这方面包括资料来源广度,编辑程序规范,作者与出处,内链接与外链接状况等。网络媒体是否要求编辑水平和平面母报一样,网络媒体延伸了平面媒体的品牌。 深度性 传统报纸没有足够的版面来提供海量的数据和分析,但是在网络上,数据库的调用非常方便,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各种搜索和组合分析。这种应用在财经类媒体网站上比较常见,比如用户可以查阅所有股票信息,并进行投资组合模拟测算。这一点是平面媒体无法实现的,单单登载全部的股市当日行情便要花上好几个版面了。同样,对即时新闻或者股市行情的反映速度,也无法像网络一样做到第一时间同步。另外,在文本方面,网络信息可以随意使用超链接引用相关内容,丰富所传递信息的内涵,而报纸则无法达到。 收入来源 2007年的趋势是,网站倾向于开放内容,内容免费,而从吸引人气流量上来增加广告收入。《纽约时报》就刚刚宣布取消内容收费;买下《华尔街日报》后,传媒大亨默多克也透露将取消收费。《金融时报》从2007年10月起,容许读者每月免费下载或阅读30篇文章或数据。研究显示,人们越来越多使用Google等阅读内容的今天,不愿意对网上一般的综合内容付费,除非是特别的、定制式的内容服务。 《纽约时报》的突破性尝试 《纽约时报》网站的改版,得到好评,它的特色是《纽约时报》+Web 2.0。 它没有试图创造全新的网络品牌,而是将传统报纸媒体增值,有意识地延伸报纸品牌,通过网络来推广和强化它的自有品牌。它的网站上保持了报纸的“内容优势”,有超过75%的内容来自《纽约时报》的记者之手,包括专栏作家和名牌记者。即使是突发性新闻报道,也通常由《时报》记者执笔。网站的设计保留很强的报纸感觉,包括使用白色的背景和报纸独具特色的古典英语报头。 《纽约时报》过去被称为“银灰色老太太”,意指其设计和版样保守,过去几年来,它的网站开发也比较渐进,但过去一年中《时报》引进了Web2.0的工具,有独特个性的网络版开始成型。这一系列动作包括:2006年12月,首次踏进社交网络领域。读者们如果是Digg、FaceBook或Newsvine这些网上社区的注册用户,就可以直接将任一条新闻传送到这些社区上展开辩论。 2007年2月,开放“婚礼页”,邀请读者上传自己制作的视频录像。这是该报首次发布由用户提供的录像。第一批录像由订婚了的伴侣讲述“我们是如何相遇的”,视频以3分钟为限。 2007年9月,在社交网络领域再跨了一步,在Face鄄Book发布了一个叫做“纽约时报新闻测验”的应用程序。 2007年10月,推出“我的时报”(MyTime),用户可以自己设计网站首页,订制内容、选用合适自己的栏目。 加上这些功能后《纽约时报》网站已经不再是一份单纯的早报电子版。网页的内容是不断更新的,浏览者也会为滚动新闻所吸引。《时报》的记者现在可以即时传播突发性新闻,实时进行追踪报道。网页的内容不断随着事件的进展而更新。它提供RSS复制,网站也提升受众的参与性。浏览者可以给作者发送电子邮件,对新闻报道或博客文章发表评论。 2006年的《时报》网络版,多媒体的链接多不是自自己原创。到了2007年后,《时报》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呈现非常显著的变化,不仅增加了视频报道,而且很多是由《时报》记者出镜,制作深度报道。网站另为报道提供有关原始资料、背景资料、图表等的链接。 《纽约时报》不久前整合了上述技术,应用在一个有关中国环保问题的系列报道《增长中的困局(Chokin g on Growth)中。这组报道也运用了多媒体手法,包括文字、照片、带有出镜记者的影像、互动图示、带音乐的幻灯片演示等,全面体现网络时代专题的操作方式。读者还可以下载一份该报道中文翻译的PDF文件,也可以在线收听中文版的音频。同时还可以向线上的专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这些文章随时可以用Email、Del.icio.ous、Face鄄Bo ok等多种方式由读者发送给更多读者和用户分享。
详细>>

报纸媒体的出路与未来:无限的空间、积极的探索

Web2.0是相对于Web1.0的概念,也即是第二代互联网。相对于Web1.0,Web2.0种种工具,可以归纳为两个特征:“众包以及社交网络。实现的具体技术手段有博客、RSS、Wik i、Tag等,采用xm l、Ajax等语言代替传统的Htm l语言。 这两个基本概念相比web1.0更加直接击中了传统报纸的软肋。传统报纸强调编辑中心制,从编辑的概念出发,主导先行。在平面媒体中,编辑与读者的互动只能通过信件方式体现,无法保证即时性,更不用说用户之间的彼此交流。Web1.0仍然坚持了编辑中心制,像雅虎、新浪等门户网站仍然全面依赖自身的编辑来实现内容的呈现,不过相比传统报纸,它增加了一些即时的反馈功能,比如通过BBS论坛等方式实现互动,建立社会网络,但这种互动比较单线,形式也比较单一。 Web2.0的“众包”概念无疑是革命性的,它将内容的主导权从网站编辑手里分离出来,几乎完全依赖于用户自觉不自觉的贡献。网站大量使用“用户生产内容”(User-g eneratedonten t,UGC),受众在网上发布的内容,透过报业网站这个互动平台得到广泛传播。 传统媒体的资讯来源限于报纸的记者,“众包”提供了鲜活的资讯,网络报纸也为受众提供传播渠道,Web2.0型的小型网站因之飞跃发展,拥有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用户的可能。像在中国非常流行的读书网站“豆瓣”(www.douban.c om),其工作人员只有9人,但注册用户已近百万。更不用说像YouTub e这样的世界著名Web2.0网站。 在Web2.0时代,用户互动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衍生了大量的社交网络网站。这些网站几乎全面模拟了人在真实世界里的社交网络,又在网络平台上扩展了新的社交功能。以Fa c eBo ok、MySpace为代表的社交型网站几乎在网上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人类社会。FaceBo ok让每个用户创建自己的档案,在上面更新自己日常的生活,并利用“六度人际空间”的概念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网上社会链。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人在社会上的大部分联系功能。 在这两个概念上演化的各种网络形式,更是威力巨大。在过去的三四年间,博客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发展成一种生活方式。它对媒体行业最大的冲击在于,它直接和传统报纸抢夺作者源,越来越多的专业写手直接用博客的方式写作,他们已经开始倾向于先建设好个人的网站或者博客,然后再把作品贩卖给各家媒体,改变以往向媒体投稿完全由媒体操控的方式。而众多的社会名流,以前往往对在大众传媒上发表正式言论比较谨慎,现在也开始用博客这种个性化方式来有意无意地传递他们想要表达的信息。更不要说广大的“草根”博客了,他们中经常涌现出一些“草根英雄”,成为大众和媒体的新宠儿。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报纸已经非常被动,往往需要从博客网站上获取文章和消息来源(尽管部分消息来源并不足够安全),原来的供求关系已经开始颠倒。 同样的,在视频领域,播客的流行以及YouTub e等播客门户的出现,全面挑战了电视台至高无上的权威。比起那些制作费高昂而又冗长难耐的电视节目来说,短小精悍且快捷方便的流媒体(stream media)更受人欢迎。而用户的DIY制作和上传视频,更加打破了电视节目的神秘感,使每个人都可以当上主播或者制片人。电视引进新科技较快,平面媒体应引以为鉴。 在资讯科技颠覆一切的时代,传统报纸是坐以待毙,还是转型为网络上自为的个体,在多媒体世界中建立独特的一席位?是拥抱社会媒体,还是继续关门作业?网络为报纸媒体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正在呼唤我们的想象,去进行积极的探索。
详细>>

观众认为影响电影质量从《非诚勿扰》看植入式广告的前景

冯小刚回归贺岁喜剧的作品《非诚勿扰》上映以来,票房高奏凯歌,迅速突破两亿元,但同时,该片也因存在大量的植入式广告而被观众批评,观众认为这些广告严重影响了电影的质量。 所谓植入式广告,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软广告。这类广告隐藏在电影的叙事之中,多数情况下以电影道具的形式出现。比如早先007系列电影之中的宝马车,《变形金刚》中的雪弗兰汽车等,国产片较早出现植入式广告的当属冯小刚作品,比如《一声叹息》、《手机》、《天下无贼》,就出现了银行信用卡、某品牌的润滑油、甚至正在销售的楼盘等。应该说,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广告并不影响观众对电影故事的理解。而对于商家和电影制片方而言,植入式广告也越来越成为双方看好的一种合作形式。 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中国电影质量的提高,票房节节攀升,国产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商家越来越看重电影这个平台。同时,相对于电影开始之前大量的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显然要更巧妙一些。植入式广告将商品糅进故事之中,在创意上先胜了一筹,同时又是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认同电影的宣传,这显然要比抢占观众时间、硬性灌输的广告要强得多,更能得到观众的理解,商家也更愿意选择这种方式来做广告。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融资方式,植入式广告因弥补了影片拍摄经费的不足,大大降低了高成本影片的投资风险而为制片方所采纳。广告作为影视产业中帮助投资方回笼资金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在国际影视界已经是一种普遍做法。据了解,电影《非诚勿扰》已经靠植入广告收回了一半投资。 笔者认为,植入式广告的出现和发展,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我国电影产业的运作越来越成熟。投拍高成本大制作的影片,资金问题曾困扰着电影人,而植入式广告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压力。这一点,相信观众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观众所反感的是那些生硬突兀的植入式广告。 植入式广告做得好与不好,则是考验制片方能力的重要因素。将广告巧妙地糅合进情节之中而不影响情节的发展,这才是好的广告,相反,让观众觉得生硬和突兀,游离于情节之外的,就是败笔。《非诚勿扰》中,二者并存,航空公司和汽车的广告都让观众觉得自然和顺畅,某信用卡和房地产的广告则简单生硬。冯小刚自己也坦言对于本片中较为生硬的植入式广告心存遗憾,下一次运作时会特别注意加以改进。 植入式广告并没有错。电影制作方也好,广告商也好,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如何使植入式广告更好地和电影故事融合在一起,让观众欣赏到纯粹好看的电影,当然,对于其中比较自然顺畅的植入式广告,观众也就爱屋及乌了。 如何看待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专家称“润物无声”看本事 即将上映的冯小刚新片《非诚勿扰》,最近曝光了片中为植入式广告设计的幽默对白。而近期上映的几部影片,如《桃花运》《证人》《爱呼2》以及《女人不坏》,广告身影更是无处不在……一部影片,究竟植入多少广告才算合理?观众能否接受这种电影融资方式?记者采访了部分片商、导演、专家乃至影迷来寻求答案。 “不等于打断”植入式广告热的冷思考 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的报告,仅2006年,全国综艺娱乐节目中植入式广告的产值已近10亿元。如果加上网络游戏、电视剧、电影等载体中的植入式广告,这个数字将更大、更惊人。 电视剧植入式广告 新时代的营销专家 电视剧植入式广告,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它以“润物细无声”的魔力悄然地渗入人心,却让人浑然不觉,而深谙其道的操作者更是利用它赚得钵满盆满不亦乐乎。
详细>>

2008网络视频硕果仅存,危中有机市场商机隐约可见

作为互联网数字娱乐的晴雨表之一,视频网站一向都身处风口浪尖。2008年对于网络视频行业来说,无疑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视频网站在这一年中经历了视频牌照审批、奥运直播、营销模式创新等多方面的考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所带来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向互联网行业的蔓延,视频网站由于带宽、版权等问题影响,被业内看作艰难度日的排头兵。但依然坚挺的网络广告,似乎又为那些早已摆脱成本压力的P2P视频网站,积蓄着丝丝暖意。 近日,尼尔森在中国的合资公司CR-Nielsen(ChinaRank合作伙伴)对外发布了9月以来优酷、土豆、酷6三大UGC视频类站点的流量变化趋势,在统计周期内总访问次数都出现下降趋势。的确,为求得长期、健康的发展,UGC视频网站流量越高,成本越高,早已步入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境地,因而纷纷向P2P视频技术转型,以求低成本存活。 在寻求生存大计的过程中,依靠广告收入几乎是所有网络视频公司的主要商业模式,但目前的广告收益似乎也不可避免地感受着2008金融危机带来的阵阵寒意。近日,巴克莱银行调低了对未来两年美国广告支出的预期:2009年为负增长10%,2010年的增幅仅为1%。每个传统传媒平台都遭受着金融风暴的冲击,其中,报纸首当其冲,广告支出下降17%,电视、杂志和电台紧随其后,下降幅度分别达到15.5%、15%和13%。 但《商业周刊》网站近日撰文称,2009年,网络广告业看上去反倒独善其身,顽强经受着金融风暴的冲击。PermissionTV上周公布的针对400位资深营销决策者的调查证实了同一个看法,即数字营销(digitalmarketing)在所有重要商业媒体中受预算削减冲击最小。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广告业唯一的亮点便是网络广告,尽管分析师经过一系列修正,但明年的网络广告支出仍有望比2008年增长6%至10%。 面对寒冬,广告业彻底变革的征兆便是网络广告持续稳定的增长。作为网络广告中的新生力量,视频广告正成为越来越多广告主从传统媒体转向网络媒体的首选。由NBC环球与新闻集团合资成立的视频网站Hulu推出一周年以来,一直以精品电视节目初获成功,该公司高管还奉行一个理念:即“少即是多”,将广告维持在一定数量上,以保持其对广告主的吸引力。其CEO詹森基拉(JasonKilar)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Hulu将通过与当地伙伴合作的方式进军国际市场,推出海外版服务,市场商机隐约可见。 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快速发展 奥运营销进一步增加了视频广告投放价值的认可度,视频厂商纷纷加大网络视频广告销售力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广告价值逐渐被广告主所关注,网络视频广告正在带来更多的利润,未来将有更多广告主选择形式多样的网络视频广告进行品牌推广。 2008年第3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总体用户规模达到1.91亿人 易观国际(AnalysysInternational)近期发布《2008年第3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本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总体用户规模达到1.91亿人,其中视频分享市场用户规模为1.48亿人,P2P直播市场用户规模0.91亿人。 2008年第3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收入为1.3亿,UUSEE、PPLIVE、ppstream占据市场 易观国际(AnalysysInternational)近期发布《2008年第3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第3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收入为1.3亿元人名币,较上季度环比增长32.8%。 四方力量角逐网络视频谁能过冬 2000年开始,中国网络视频行业进入萌芽期。此后经过初创期、成长期,最终在2008年奥运会的推动下步入成熟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万瑞数据调查发现,奥运期间,有11%的被访者在回答偏好的互联网奥运资讯形式时,只选择了视频,这一群体接近2300万。 高清客户端点播模式成新宠网络视频开始更朝换代 视频分享网站曾被认为是互联网的一次新革命,尤其是YOUTUBE被谷歌收购后,国内视频分享网站如同超女超男明星般光环四射。几年过去了,我们看到大家还摸索出路。 网络视频广告震撼新兴市场新贵引领广告市场新变革广告活动营销经历了杂志活动营销、电视活动营销时代。网络视频广告整合影音声光、互动即时的强大威力,仿佛是个“新怪兽”,正震撼着整个新兴市场。
详细>>

中国媒体广告收入持续增长南方都市报10年转型选题首先考虑市场

在中国南方报纸《广州日报》的头版上,看不到金融危机的影子。上面是一篇有关当地拳击冠军柳海龙的八卦故事,旁边是一幅柳海龙格斗姿势的巨幅图片和中国电信的一则广告。 随着全球经济步入衰退,广告业专家认为,报纸可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但这似乎并不适用于这家中国最大的都市报纸。 中国广告协会(CAA)报刊委员会主任梁勤俭表示:“在危机中,强者甚至会变得更强。那些已成功转型为以商业为导向、同时读者群数量仍在上升的都市报纸将是赢家,对《广州日报》来说尤其如此。” 上述乐观评价源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急剧下滑,但没人预计中国经济会出现停滞,甚至步入衰退。其结果是,迄今为止广告业整体支出仍保持稳定,明年将继续增长。 法国阳狮集团(Publicis)旗下的媒体广告投放部门实力传播(ZenithOptimedia)预计,2009年全球广告支出将下降0.2%,其中北美市场将收缩5.7%,但预计中国市场的广告支出仍将增长13%。 这将与2008年的水平持平,甚至更高。根据CTR媒介智讯(CTRMediaIntelligence)提供的数据,2008年前10个月,中国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4.7%,预计全年的增长率将达到12%。CTR媒介智讯是与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合作的一家广告市场研究公司;中央电视台是中国主要的国家电视台,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广告销售商(以收入计)。 2008年报纸的广告收入非常丰厚,前10个月增长逾20%。 尽管2009年不太可能维系这种增长,但业内高管预计,房地产或汽车等遭受重创行业减少的广告收入,将会被销售低价消费品公司的新广告收入替代。 梁勤俭表示:“来自化妆品、医药、保险和电器商品的新广告收入将弥补那些减少的收入。” 花旗集团(Citigroup)分析师詹森•布鲁斯奇科(JasonBrueschke)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表示,许多跨国公司把中国视为2009年相对更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许多中国国内的公司认为,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更重要。布鲁斯奇科还指出,中国增长迅速的城市中产阶级是让他感到乐观的另一个原因。 许多中国公司努力创建自有品牌,这也推动了广告支出。 上月,中国中央电视台2009年黄金广告时段拍卖创下纪录,已清楚地显示出了这种趋势。 分析师认为,由于中国中央电视台在电视广告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它可能受益于此次危机,因为被迫削减支出的广告客户更重视可以确保获得最大曝光度的媒体。 报纸广告市场也是如此,《人民日报》或《光明日报》等官方报纸对广告客户没有什么吸引力,因为它们的发行是受国有企业和党政部门的需求推动的。 但都市报纸,尤其是中国南方的都市报,在过去10年里进行了根本转型。编辑们在选题时,首先考虑的是市场,而不是宣传部门官员的指示。
详细>>

互联网渠道在移动市场营销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该如何建立运营渠道

既然已经确认互联网渠道今后在移动的市场营销中将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什么样的互联网渠道、如何培育我们的互联网渠道,和在这个渠道上推广什么样的产品。 第一个,互联网渠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个目前很难有定论。但是根本上,最后一定是具有大规模用户群的,这个和互联网的规则是一样的。只有高的IP和PV,即高的用户数和访问量,才能有好的影响力和推广效果。目前我们的门户,或是自有业务营销平台,飞信客户端、还有未来的139社区等,都是有这个未来的。 然后,如何推广和培育互联网的渠道呢?现在看来,至少传播、营销、运营、维护、分析这几个方面至少是必须的。 渠道传播,就是引入互联网的传播手段和利用互联网资源或自有资源扩大我们渠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让更多的用户知晓了解我们的渠道。一个,和合作伙伴网站进行广告(链接)的置换,或是在市场部统购的网站上发布广告链接,其中像QQ、淘宝、百度、搜狐这些重量级的网站,对渠道的迅速大规模传播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一个,是结合目前移动的自有互联网资源推广。比如说自有的门户网站、飞信、手机邮箱等,都可以为渠道的推广提供帮助。或者说,这些也都属于不同类型的互联网渠道,都有着各自的重点用户群……我们可以或者说应该把这些已经很好的、或者说已经投入了很多资源的互联网渠道,整合起来,经常做一些联合的产品/渠道的推广营销,来把他们打造为互联网渠道群,覆盖大多数的互联网用户。还有呢,就是在一些博客论坛上以曝光等吸引眼球的软性方式来进行推广,眼球经济嘛,自是如此。 营销推广,就是要制造热点,吸引用户在知道了渠道的存在后,来访问我们的渠道,或是来尝试渠道上推广的产品。具体的,按照互联网的规则,热点营销——即突发时间的营销活动和日常节日的有营销活动是必须的——提供和主题相关的业务的营销活动,提供奖品等。一个,是进行的地市的营销。地市把优秀的个性化的业务、产品放在我们的互联网渠道上来,一个解决了地市资源不足难以大规模推广的难题,对于渠道,各地市移动的号召力和个性化的营销活动,必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来访问我们的渠道。另一个,就是结合移动自己的渠道优势,进行无线营销。比如短信自带营销广告追尾、对忠实客户进行短信精确营销、地市下发营销活动的彩信周刊、利用WAP PUSH等,都是很好的方法。当然,在渠道上进行产品业务推广时,不能仅靠一个渠道,要进行整合营销,就是在我们的众多互联网渠道上一起推广,这样才可以使受众大大加多,而提高成功率。 渠道运营,这个是一个渠道能否长时间的维持庞大用户群的关键。怎么运营呢?首先要保持热度,建立更新机制。就是说渠道所呈现的产品或业务,要能不断的更新或不断的进行包装,制作不同类型的专题,挖掘他们在不同情形下的所能提供的服务。然后是要维持用户的粘性,还要让渠道具有和用户互动的能力——这在互联网上和容易实现,也是渠道必不可少的功能——允许用户评论、反馈、推荐,提供相应产品的调查问卷,或是允许用户自我制作内容在渠道上分享(UGC),提供用户空间以管理其业务(订购关系),针对用户喜好进行推荐,提供积分机制……这部分的工作无穷无尽。总之,就是希望如果渠道能提供个性化的交互的能力,是最好的。 当然,决定性的部分,是给用户以适合互联网用户群的优质的用户体验,无论是渠道还是产品或业务。渠道登录流程的优化,渠道内容展现的优化(像提供业务的分频道分类展示),渠道上的业务其订购流程的优化,和第三方如有接口还有接口的优化,渠道产品的质量的监控、渠道自身搜索能力的优化(包括提供热门关键字),还有渠道是否有帮助中心和在线客服等等……按互联网规则,用户怎么想我们怎么做,用户体验和用户习惯是第一位的。 渠道维护,这也是重要的工作。因为本来移动在互联网上硬件部分就相对电信劣势——互联互通一直是绝望的问题。我们的大部分互联网用户分布在电信、网通的网络侧,要他们来访问移动的互联网渠道,速度慢就是严重的瓶颈。所以,进行网络速度的提高(进行专线建设)、增加系统容量、进行渠道的系统结构优化,对业务提供客服/投诉处理等等事情,任重道远。 渠道分析,毕竟移动的互联网渠道的产生和运用在目前来说并不成熟,所以对所有的渠道访问、传播、营销、运营、维护进行统一的收集、分析、反馈和总结是必须的。积累,也只有积累,才能使我们的互联网渠道的建设工作,越做越好。 最后,移动的互联网渠道上到底应该推什么产品,才能发挥互联网渠道的优势,才能补贴互联网渠道的建设维护费用,或是为移动提供盈利,创造新的蓝海?这个目前来讲,也是很为难的一个问题。 我是这样想的:一个,我们的话音服务的推广,随着话音收费的降低和竞争的加剧,随着低付费用户的增长(如农民的市场),可能ARPU值的降低是个趋势。而且,我们的单个营业厅,特别在城市里,现在访问的人流一般很难增加,或是还会减少。这样,我们的实体渠道的盈利,逐渐和渠道本身的维护费用比,可能越来越不占优势。那么,话音品牌的推广,更多的分流到我们的互联网渠道,让移动互联网渠道来吸引用户、留住用户、降低我们的营销成本,可能是个好的主意——互联网的普及,也已经是趋势啦。 一个,我们的数据业务的推广,目前是没有找到好的推广办法的的。例如139邮箱呀、飞信呀,之前地市公司利用营业厅、进行大规模广告宣传、或是赠送话费让用户开通……但是效果比较差,即便是赠送话费,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送——只好群发短信等方法大规模撒网,而且经常只能换回一次的使用;而这些业务,还是我们认为很好的数据业务。但是,数据业务用户和互联网用户息息相关,包括很多业务也是互联网业务在手机上的版本或增加了手机侧的访问、使用、提醒等。所以,依托互联网,进行移动数据业务的推广,应该是事半功倍的。比如说,飞信的推广方法中一个比较有效的是用网吧渠道来冲指标——用户来网吧上网,网吧说服用户开通飞信(如赠送一小时上网时间),然后网吧获得5元酬金……但是如果我们是用互联网渠道来进行这个推广,可能就更简单,还会少些成本。 还有,对于互联网业务的手机侧的增值服务,用互联网渠道来营销推广,应该也是水到渠成的。但是,移动目前好象还没有什么互联网侧的业务——其实这部分的业务和产品,既然移动都已经迈入互联网,就该研发一些。其实,我感觉重复不一定就不行,如果把有前景的互联网服务,我们也拿过来提供,然后增加无线侧的功能复制,那我们就能提供无缝的此类服务(无线+有线),其实也就是带给了用户更好的体验,那么也会抢到很好的市场的哈。 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开始吧。
详细>>

地产广告大盘点:现实派+震撼派,谁能吸引你眼球?

促销卖楼便是当下房市广告的重中之重,而现在地产广告界的唯一诉求点就是“价格”。但是如何能把这样一句大白话说得更好听、更漂亮,这便是当下最热闹的价格广告大战。 《羊城晚报》就表示,地产广告想要避免同质化,在同一批广告中脱颖而出,而达到吸引买家的效果,的确需要多广告人费尽心思,各显神通。 于是人们终于可以看到,原来价格文章也可以这样地丰富,这样地五花八门。真可谓是一场登峰造极的“价格”大战。 “抢”眼球:要求发布在最醒目的地方 现象一:低首付,将首付数字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甚至广告上只有一个数字,这成为当下房市广告的最流行。 现象二:将首付、月供数字以及可购买的户型大小一目了然放在广告的最显眼处,提醒买家“租房不如买房”,尽快入市。 专业人语:这种广告的好处是直白。诉求点直接。在当下的价格文章中占到主流的地位。只是值得注意的是:假如用得过滥,又不是足够有着数的话,买家也会很快对这种广告失去冲动和兴趣。 现实派:做特价表、只关注目标客户 现象一:将一溜的价格表、促销表做成广告,各项要素清晰明了。有些楼盘干脆将销控表做成广告,上面划了一条条的“红叉叉”,原价与优惠价形成强烈对比。 现象二:广告只做给目标客户看,针对性很强。比如有广告便写“欢迎公务员团购优惠”,目标客户指向理财预期最为稳定的公务员群体。 专业人语:现实派做法对目标客户有效。假如是关注该楼盘的买家,则会非常仔细研究广告内文和促销表价格,以决定入市与否。而就目前而言,购房人群确实越来越狭窄。合富的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入市欲望最强烈的群体为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理财预期最为稳定、收入最有保障的群体。正是如此,广告针对这部分人说话也是有的放矢。 震撼派:回到2000年,15年一遇 现象一:“回到2000年价格”——雅居乐凯茵新城就直接打出这样的广告语,以“成本价”提出了一个确实足够震撼的价格话题,“2000年的价格,足够见底了吧!” 现象二:“15年一遇”重大购房优惠、“终极优惠”、“8级风暴”……这些夸张的字眼,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确实足够震撼人心,有价格战一触即发的味道。专业人语:广告便是夸张的代名词,在价格文章做到没办法做的地步时,怎么说话能吓到人就尽管来吧。在震撼派的足够夸张的广告话语中,折射出发展商极为急切的降价心理。而说到底,不管你是“黑猫白猫”,能抓到客户心理的便是“好猫”了。
详细>>


添加微信 联系我们

BUILDING | 品牌设计

• 现有品牌诊断
• 品牌全方位分析
• 品牌重新定位
• 品牌设计
• 设计印刷执行

KEEPING | 广告执行

• 年度广告服务
• 各类广告制作
• 户外媒介发布
• 品牌宣传广告执行
• 商务活动策划

CONTACT | 联系我们

中国昆山市黑龙江北路169号
  • 凯悦花园30栋220室
  • Room 220, Building 30, Hyatt Garden,
    169 Heilongjiang Road, Kunshan, China
Tel: 0512-57572076 / 57552681

PHP Warning: PHP Startup: in Unknown on line 0 PHP Warning: PHP Startup: in Unknown on line 0